0315-4152414
养殖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29    点击:1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现任农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愿意投身农村基层管理的农村有志青年。身体健康,思想进步,能够坚持正常学习。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中等管理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有关知识,如新民居建设,农业生态建设,节能环保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

6.掌握农村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中介组织、民营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行政管理及经营核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7.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成本核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初步具有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排解经济纠纷和处理违规事件的能力。

5.具有职能管理、事务管理、经营指导、公共关系和农产品营销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村民自治组织、中介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行政管理及经营核算方面和知识和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模范带头人。

() 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化学、农村实用英语、农村技术基础、卫生与健康。

() 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承担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社区管理、会计核算、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养殖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点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和管理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按照工作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工作、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农业产业结构实际和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灵活确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

每学年为52周,教学时间为36周,复习考试4周,假期12周。按3个学年计,每天按6个学时计算,周学时为30个,共计3240个学时(不含复习考试和假期)。本专业所有课程总学分为280个,按18个学时为1学分计,总学时为5040个,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取得180个学分,合3240个学时。其中:

1.公共课模块的各种课程均为必修课,共计900个学时,50个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2.专业课模块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任选课)两个部分,必修课288个学时,16个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必选课360个学时,20个学分,学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数为20个;任选课1332个学时,74个学分,学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数为34个。

3.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总学时为2160个,120个学分,要求所有学生都结合所学课程,将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村经济管理实际(或积极开展示范性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效,学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数为60个。

(二)教学形式

本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生实践等。

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各个基层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教师对每种课程的课堂讲授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其学时数的一半。

2.学生自学:学生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或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安排学生对每种课程自学的时间一般不得多于其学时数的一半。

3.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多媒体教材及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方式包括当面指导、通信、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答疑等。